212 咱就关心一件事,剪了辫,能当官不?_大清话事人
笔趣阁 > 大清话事人 > 212 咱就关心一件事,剪了辫,能当官不?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212 咱就关心一件事,剪了辫,能当官不?

  呼啸而来的李家军轻骑兵,在村口张贴了两张告示。

  对于末尾有红印泥官印的纸,村民都是敬畏的。

  绝对不会出现私自撕了,用于五谷轮回的大胆行为。

  这一点不是李家军教育的好,而是清廷的积威。

  骑兵马蹄声远去后,村民们赶紧围了上来。

  “顾先生,官家说的啥了?”

  顾先生是私塾先生,本村少有的文化人。

  他咳嗽两声,穿着长衫走进去。

  周围的人群立马分开道路。

  “乃是大帅府调整官盐价钱的通知。”

  “涨价了?”众人立马紧张。

  “非也,非也。”顾先生摇头晃脑道,“官盐原售价一斤40文,调整为35文。”

  众人长出一口气,好事哇。

  这年头难得听到一两件好事,全是糟心事。

  ……

  “官家咋发善心了?”

  “这上面写了,李大帅指挥江南团练在前线打仗,取得了空前的大捷。为了庆祝胜利,故而降价5文,普天同庆。”

  “原来如此。”

  最近坊间传说很多,

  有说朝廷大兵击溃了李大帅,大清朝又回来了。

  也有说是李大帅的军队击败了周边的官兵。

  原本在江南百姓眼里,第一种说法可信度更高。

  他们更看好大清朝!

  但这么一降价,大家就开始相信第二种说法了。

  逻辑也很朴素,如果李大帅打了败仗,肯定得气急败坏的加税,涨价,征兵。

  如今怒降5文,说明李大帅肯定打赢了,心情大好。

  自古如此!

  “顾先生,那第二张讲的啥事体?好事还是坏事呀?”

  “怪哉怪哉。”

  见本村最有文化的顾先生都眉头紧锁,众人顿时紧张了起来。

  不会是食盐降价,煤饼涨价吧?

  如果是这样,大家高低要问候几句李大帅的娘。

  “上面说除了李大帅麾下当差的,其余人都不能私自割辫子,否则罚银1两。”

  “啊?”

  众人都傻了眼,主要是猝不及防。

  有一老汉问道:

  “顾先生,你莫不是看反了。这辫子可是大清皇帝的规定呀,李大帅怎么会~”

  ……

  “老夫,亦觉得此中有隐情。”

  顾先生谨慎的闭嘴,背着手离开了。

  作为一个读书人,他本能的感觉这是一个不能深入的话题。

  表态留辫?

  李大帅腾出手来,肯定要收拾自己。

  表态剪辫?

  大清的兵收服失地,肯定要诛杀自己全族。

  总之有些事,心里可以琢磨,嘴上不能乱讲。

  管不住嘴的人,脑袋就容易搬家。

  他心事重重的走到私塾,却见到一个穿绸衣的大胖子正坐在自己的躺椅上纳凉。

  还拿着自己视若珍宝的扇子,呼啦啦扇风。

  “哎呀呀,陆老爷光临寒舍,蓬荜生辉。”

  “老顾啊,等好久了。”

  陆老爷,本村首富,坐拥700余亩水田,4间铺子,唯一的心病是家里三代没出过一个读书人了。

  往上数最近的一个文曲星,还是他的爷爷,以举人之身外放过一任知县。

  除此之外,陆老爷还有个身份。

  是私塾的大金主!

  每年的束、年节都是出手不俗的。

  这么说吧,自家这个私塾的一半,就是他撑起来的。

  ……

  胖乎乎的陆老爷,顾不得擦汗,把老顾拉到了一旁。

  “陆老爷,咋啦?”

  “嘘。”

  陆老爷示意噤声,谨慎的环视四周,一个人影都没有,仅有个大公鸡在觅食。

  “去去去~”,

  一驱赶,大公鸡呼啦啦的飞上了土坯墙头。

  陆老爷突然开心的夸道:“好,飞上枝头变凤凰。”

  老顾没有出声,他知道这是陆老爷的心病,凡事都能联想到高升中举。

  “顾先生,你怎么看村口的告示?”

  “陆老爷是说哪一张?”

  “自然是关于辫子的~”

  顾先生表情顿时严肃了起来,斟酌了一下,决定实话实说。

  “在下忝为本村最有文化,读书最多的人,对于官家还是有一些研究的。这辫子,事关国体,是最最敏感的话题。”

  “老顾,你能不能说话简单点,咱不做八股文章,咱就想知道,剪辫好不好?”

  “在下只能讲,可能不是坏事。”

  顾先生背过手,幽幽的分析道:

  “若李大帅要求所有人剪辫,那一定是坏事。”

  “如今他反其道而行之,剪辫罚银,说明他不希望所有人都剪辫。为何?剪辫可能有利。”

  ……

  胖乎乎的陆老爷瞪大了眼睛,问道:

  “利在何处?”

  “在下不知。”顾先生又解释道,“在下若有那番高屋建瓴的眼光,又何必蜗在这小小私塾度日呢?”

  “也是哦。”

  陆老爷眉头紧锁,走了。

  第二天就提着两个肘子进城了,去寻一个在衙门里做事的同乡打探情况。

  叩门,递上礼物。

  寒暄片刻后,进入正题。

  同乡原先是吴江县衙的一书吏,如今处于半失业状态。

  自从李家军控制江南后,对于原先的地方官是拘押,对于小吏却是模糊不清。

  既不抓,也不用,也没个说法。

  这帮人心里猫抓一样,四处打听。

  道前街周边的饭馆茶楼,天天坐满了人。

  只要有身穿李家军制服的人进来,他们就凑上去点头哈腰套近乎。

  不过,范京早定下了规矩。

  若是和旧衙门来往过密者,清白堪忧,直接革职。

  哪怕吃人家一个烧饼,都算是不清白。

  ……

  所以这位书吏,最近也是愁的不行。

  俩人喝了几杯酒,各抒己见。

  “老陆,你这人的嗅觉还是可以的。剪辫罚银这个公文,里面大有文章。”

  “怎么说?”

  “咱和几位同僚推测,这是一种信号。”

  “什么信号?”

  “尊卑有别。有辫子为贱,无辫子为尊。”

  “啊?”

  “我这是看在肘~啊不是,同乡的份上才告诉你的。这辫子,以后可能是区分身份的象征。就好比是大清的满人和汉人之分。”

  陆老爷连忙抓起酒壶,帮着小心的斟满,问道:

  “有辫子就是草民,没辫子就是老爷。是这意思伐?”

  “大约是吧。”

  “那您说,我剪了辫子能当官不?”

  书吏夹起一筷糟鹅,皮笑肉不笑道:

  “我要是知道,我还坐这和你闲聊?道前街的巡抚衙门,早有我一张桌子啦。”

  “是啊,是啊。”

  ……

  陆老爷越想越不甘心,

  他总觉得自己距离真相已经不远了,可就是隔着一层纱。

  一咬牙,一跺脚,不回家了。

  雇了辆马车进城,进苏州城打探消息。

  主要是科举太难考,他爹一辈子没考个秀才,被爷爷骂了半辈子,郁郁而终。

  到了他,又是半辈子蹉跎。

  儿子十岁了,看着也不太聪明的样子。

  天赋,

  在人出生的一刻就已经决定了,有就是有,没有就是没有。

  孙子~虽还没出世,大约也堪忧。

  三代出不了一个读书种子,陆氏的社会地位肉眼可见的一路下滑。

  走出去,已经被人视为土财主。

  众所周知,在大清没有士绅光环,却略有薄财的人是很危险的。

  好比一个怀揣剪刀的小脚貌美女子,独自走在山路上,路两侧的坡上蹲满了面容狰狞的大汉。

  用后世时髦的话讲,就是中产阶层的老陆死心了,放弃了卷娃,准备卷一卷自己。

  为了保住阶层,不再下滑而努力。

  既然教育之道走不通,就走走歪门邪道。

  ……

  请收藏本站:https://www.bqgvv.cc。笔趣阁手机版:https://m.bqgvv.cc

『点此报错』『加入书签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