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43页_虎魂
笔趣阁 > 虎魂 > 第243页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第243页

  写一段就贴出一段。苦恼彷徨中,远在南京的网友们给了我最实际的帮助。面对众多的第一读者和热忱期待,千言万语都显得苍白无力。江苏省作协名誉主席、南京文科大学副校长、鲁迅文学学者包忠文先生,详阅初稿,提出了中肯的意见。人民邮电报资深记者李娜大姐,逐字逐句推敲。

  岁月沧桑,人生易老。每见老者逝去,我都痛感宝贵的人生体验的消失,时间的残酷超乎想象。我是旧书摊的常客,八十年代初各地政协的《文史资料》给了我很大的启发。节假日里,我寻踪访迹,搜集人文掌故和口碑资料。多年来,吉林日报、辽源日报刊载的东北旧闻,使我受益非浅。东北的民俗民风独到,地域文化特征鲜明,看似名不见经传的老人,都有自己不寻常的履历。前年盛夏,父亲偶染小恙住院,病友是位耄耋老人,闲聊中说起了“满洲国”时的煤矿。看着那脸上蝴蝶般栖落的老年斑和青筋依旧的大手,我的感慨难以言表。我们一谈就是三个晚上。每天的针剂打得多且慢,一滴一滴的要到深夜。病房早早就熄灯了,但无法掩盖城市上空的灯火,浓密的树冠在路灯里摇动奇异的光泽。微风勉强透过纱窗,不知从那里来的蚊虫嗡嗡作响,拖着长长的尾音起降盘旋。在叹息中,我潦草地做着笔记,如同盲写一样。

  恢弘大气,人丁兴旺,是中华民族的竞争力和生命力之本。坚忍劳作,愈挫愈奋是昂扬的民族之魂。就整个国家利益来说,当年向东北移民极具战略价值。上个世纪前半叶,东北夹在日俄两强之间,备受欺凌和侵略,日本军国主义对东北的渗透、掠夺和残害可谓登峰造极。这是一段屈辱的、不堪回首的往事,那血泪那悲伤不该被岁月的烟云尘封。自感责任在肩,欲罢不能,不得不枯对电脑,一字一行地去追寻。想那段岁月,想那些人,想他们的生存状态,想他们的喜怒哀乐,想时代的激流里不同的命运。

  我不是专业写手,我的职业似乎与写作风马牛不相及,我惟有诚实和刻苦。《虎魂》写的都是乡土乡情,情节是虚构的,故事是真实的。真实的或许是感人的,我的目标和我所做的就是真实再现。最初的想法很简单,就是坚持写下来,后来想改得好一些。我为之倾注了极大的心血,牺牲了几乎所有的业余时间和其他爱好。这期间我戒过烟,但是失败了。书稿没失败,因为我想过:实在不济就把书稿留给女儿。

  感谢作家出版社,感谢我的责任编辑王征老师。感谢我的家人,感谢和父亲一样善良而宽厚的伯父和所有前辈。从这个意义出发,《虎魂》是共同创作的结果。

  历史是一面镜子,映照冷静的容颜;历史是一双慧眼,辨清未来之路。希望读者喜欢《虎魂》,喜欢它的苍凉凝重,喜欢它的真诚本色。

  请收藏本站:https://www.bqgvv.cc。笔趣阁手机版:https://m.bqgvv.cc

『点此报错』『加入书签』